起步中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如何提质增效?来看王忠民、陈东升最新观点

最新信息

起步中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如何提质增效?来看王忠民、陈东升最新观点
2023-09-06 15:52:00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高峰,而是高原”, 9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指出,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在未来30年将加速上升,达到35%左右,并且这一峰值比例将一直持续至本世纪末。在此背景下,要加快发展二、三支柱养老金,减轻公共养老金的压力。
  全球养老金融大会是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唯一一场以“养老金融”为主题的论坛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当前养老第三支柱发展的痛点进行了剖析,并就这些发展过程的困难提出建议。
  作为养老第三支柱重要制度设计的个人养老金已于去年启动试点。据人社部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4030万人。但截至2023年3月底,仅有900万名开户者完成了资金缴存,约占同期开户人数的30%;同时,个人养老金共缴费182亿元,人均缴费金额为2022元,与每年12000元/人的税优额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从个人养老金去年以来的试点效果看,呈现“两低三不”漏斗状:建立账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比例低、已缴费人数占建立账户人数的比例低,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民众参保意愿不强。
  董克用分析,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包括:税收优惠覆盖人群有限;资金长期积累,流动性受限;政策宣传力度和准确度不足;投资产品众多,无从下手等。
  为进一步增强个人养老金的实施效果,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会长王忠民建议,要厘清养老金作为服务的场景,同时,在个人养老金的起步阶段,就引入精算技术和逻辑,让每一步的效用都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曹德云同样建议,要在养老金领域更多引入精算技术,通过精算技术进行更科学的谋划,提质增效、降低风险。例如,通过对人口结构、经济走势、收支等领域的测算,为政策精准发力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包括预估未来养老金缺口,评估现行缴纳比例,评估现行税收有效性等方面,都是精算技术可以支持的方向。同时,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可以借助精算技术,辅助资产配置决策,测算准备金、计提额度等。
  董克用则表示,针对新市民群体,特别是平台企业的灵活用工人员,可采取个人缴纳、平台配套、政府补贴的模式,多方投入模式;同时,建设面向参与者的平台,在产品端推出默认产品;实施养老投资教育,进一步讲清为什么要参加第三支柱养老。
  作为养老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方,保险如何服务养老同样值得关注。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当前已经从工业化、城市化赚大钱、赚快钱的高速增长时代,转入到精细化、靠脑力劳动提供长期服务的中低速增长时代。这个背景加上支付端、资产端和服务端构成的医养结合新时代,共同带来了寿险业的新变化。他指出,在新时代下,寿险业要走专业化、职业化、集约化的道路。虚拟的保险产品要与实体的医养服务结合起来,同时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构建养老新方案,才能满足长寿时代人们健康、长寿、富足的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起步中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如何提质增效?来看王忠民、陈东升最新观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