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进入续保期 2023年多地惠民保“加量不加价”

最新信息

惠民保进入续保期 2023年多地惠民保“加量不加价”
2023-05-31 08:15:00
家住四川成都的李女士,今年已经75岁,2022年7月不幸罹患肺癌。“还好我在亲友的推荐下投保了惠民保,因为治疗使用的一款特效药正好在特定高额药品目录内,我只花了59元保费就获得了7万余元的赔付。”李女士告诉记者,这极大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今年还会继续参保。
  惠民保作为商业健康险的一次产品创新和模式变革,正逐渐成为大众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上海、深圳、成都等地陆续上线2023版惠民保产品,对保险责任进行迭代升级。在扩展保障责任、降低免赔额、扩大投保范围的同时,增加清单内特药数量、个账支付可覆盖家庭共济、加设肿瘤早筛等增值服务。另外,对于带病体、老年群体以及贫困人群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产品普惠性日益凸显。
  在逐年优化过程中,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始终是行业讨论焦点。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在保障范围、参保人数和保险价格间寻求合理平衡,使惠民保产品责任与赔付设计更加合理,才能避免逆选择风险对其运营造成影响,让惠民保持续“惠民”。
  产品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惠民保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或主导、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第三方服务商参与运营、居民自愿参保的一种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产品。近两年,惠民保在全国多地迅速铺开,投保费用在20元至200元不等。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上线246款惠民保产品,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150多个地区,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2023年惠民保产品普遍延续了去年的保费价格,但保险责任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例如,成都的“惠蓉保”,2023年度保费不变,但针对连续参保人员,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的年度累计起付线降至8000元,医保范围外个人自费医疗费用的年度累计起付线降低至1.3万元。同时,保障责任新增全自费海外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障,使得保障更加全面。
  也有部分惠民保产品“加价加量”。调研数据表明,从2020年至今,惠民保的保费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均价为123元,且100元以上的产品数量占比增加。与上涨的保费相对应的是,以特药数量和种类为代表的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比如,“深圳惠民保”保费从原来的39元上涨到88元。不过,其更加突出了对医保目录外高额医疗费用的保障,同时将高价自费罕见病特效药品、“港澳药械通”的部分药械纳入保障范围,为参保人提供更高的补充医疗保障。
  对于惠民保产品升级,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记者表示,惠民保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卖点在于“惠民”。一些赔付率不高的惠民保产品会在下一年度中“加量不加价”;一些惠民性做得比较好的产品会在加量的同时加价。
  惠民保不断“增值”,充分体现了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初衷。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表示,惠民保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对基本医保的补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受到基本医保待遇清单的约束,不能提高待遇,于是大力推动惠民保这类普惠型保险发展,以解决大众高额医疗费用的问题。
  精细化服务特定人群
  2021年10月,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普惠保险发展力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适当、有效的普惠保险产品,大幅提高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要配合各地相关政策,面向老年人、农民、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积极开发投保门槛较低、核保简单、价格实惠、保障责任明确的产品。
  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不少保险公司深耕惠民保产品,将保障和服务向特定人群倾斜。
  以“深圳惠民保”为例,其参保人最大年龄跨度超过110岁。年龄最大的参保人是一位111岁的老奶奶,最小的参保人是刚出生两天的男婴。参保人群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4229位,包括3位百岁老人,未满周岁的婴儿有12237人。
  再如,昆明的“春城惠民保”上线运行两年来,覆盖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大病、慢病困难群体。通过及时高效理赔,最大限度减轻了受助对象的医疗负担,有效遏制了因病返贫致贫情况的发生。
  近年来,带病人群的保险保障缺口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带病体保险需求仍未得到完全满足,相当一部分医疗保险缺乏专业化核保政策,简单将带病体、老年人拒之门外。而惠民保的普惠性就体现在承保条件相对宽松,对于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几乎没有限制,给带病人群和老年群体提供了新的保障渠道。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随着大众对于带病体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显著,惠民保应在基础款之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既往症人群,开发高保障的升级款产品,以满足参保人群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比如,聚焦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病种,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以防止癌症复发、重疾并发症作为保障的突破口。”
  可持续发展有待观察
  作为聚光灯下备受关注的普惠性保险产品,惠民保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参保率不足、逆选择风险、赔付率偏低或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被视作决定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参保人数方面,目前不同省市间的差异也较大,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全国惠民保总参保人次的增速逐渐趋缓。在2020年,全国惠民保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2021年达到了10117万人,同比增长近150%;2022年约为15800万人,同比增长速度下降到56%。以公开过相关数据的86款产品为例进行分析,所有产品参保率的均值为19.3%,其中51款产品的参保率在15%以下,参保率最高的产品为2022版“浙丽保”,可以达到92.1%。
  从赔付率估算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惠民保赔付率不足50%,但也有地方高至90%以上,中部省份赔付率仅约为4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撰文表示,惠民保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地域性、高杠杆等特点,目前在赔付上可能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赔不出去,一个是赔穿底。
  “赔付率太高意味着留给险企的利润及费用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一些地方还有第三方运营平台的参与,这会倒逼保险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有可能获得经济效益。”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如果赔不出去,人们参保意愿会降低,或者参保人感受不到惠民保的好处,久而久之,参保人数越来越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惠民保可能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如何让惠民保持续发挥价值?慧择奇点保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潇认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定位决定了惠民保经营机制的差异性,定价和长期经营的手段和依据也会不同。马潇建议,加强惠民保的基础理论研究,在运行机制中,清晰定位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同时,在惠民保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服务,以惠民保为平台,为民众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健康管理服务。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惠民保一定是在参保人、商业保险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多方实现共赢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他认为,惠民保的渗透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药品、咨询、就医和预防筛查等增值服务需要更有针对性、使用频率更高的项目;理赔回访、协助就医等互动频率也需要加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惠民保进入续保期 2023年多地惠民保“加量不加价”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